内容摘要:
· 欧洲清洁能源企业收缩产能
· 金砖国家欲建数字货币结算平台
· 中欧班列“东通道”上半年通行2899列
· 韩对华出口降幅创近40年之最
· 需求低迷 美欧制造业持续萎缩
· 日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修至负2.9%
· 越南经济二季度增速有望创新高
· 德国6月通胀率预计降至2.2%
·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更见稳固
欧洲清洁能源企业收缩产能
6月30日,能源行业媒体Solar Quarter报道称,欧洲最大清洁能源企业挪威国家电力公司正在收缩产能。根据该公司发布的最新计划,在陆上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储能产量规划方面,挪威国家电力公司计划从2026年起,将装机产能调整为每年2—2.5吉瓦,相较于此前制定的产能有所收缩。此外,挪威国家电力公司还削减氢能和海上风能的发电目标。
在挪威国家电力公司之外,法国能源公司Engie将其开发4吉瓦氢能项目的目标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丹麦的沃旭能源和葡萄牙EDP电力集团也削减了产能目标。
关于收缩的原因,《金融时报》认为,电价下降和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葡萄牙EDP电力集团称,下调计划的原因是“较低的电价和较高的利率环境将持续更长时间”。路透社6月30日在一篇报道中称,当前,欧洲很多行业尚未将产量恢复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前水平,从而抑制了欧洲的能源消耗。
▼小世有感:欧洲经济萎靡,整体产能不足,能源消耗下滑。需求不足导致的电价下跌迫使欧洲新能源企业缩减产能,影响欧洲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资讯来源:环球时报
金砖国家欲建数字货币结算平台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正在与金砖国家央行一起研究推出“金砖之桥”本币结算平台。本币可以是数字卢布、人民币或里亚尔。新系统将允许各国之间直接转账汇款,减少西方制裁对国际支付的影响。在西方针对俄版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出台新限制措施的背景下,这显然尤为切合实际。
欧盟6月14日宣布的一系列制裁措施禁止欧洲企业接入俄版SWIFT——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
俄罗斯正在与伙伴国讨论使用其他结算方案,比如使用金砖国家的统一数字货币,其汇率预计将与金砖国家成员国的一篮子货币挂钩。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今年6月表示,莫斯科还提出了另一种支付方案——各国央行发行类似代币的数字金融资产。目前正在研究此类资产的担保方式,选项之一是让其与本国货币汇率挂钩。
▼小世有感:俄拟建立独立于SWIFT系统的数字结算平台或将有助于提升国际支付的稳定性。作为本币结算平台的一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或将持续向前。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网
中欧班列“东通道”上半年通行2899列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7月2日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累计通行2899列、运送货物30.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1%、3.4%,创历史同期新高,班列实现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前5个月,中欧班列“东通道”去、回程班列占中国全国总量31%,其中回程班列开行数量占总量42.4%,居中国首位。目前,经中欧班列“东通道”已通达欧洲14个国家,连通中国60余个城市,通行线路达26条,运输产品涵盖电器产品、日用百货、工业机械、农副产品等12大品类。
▼小世有感:中欧班列“东通道”的稳步增长展示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实力。同时其也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作出积极贡献,助力中国外贸的持续发展。
资讯来源:欧洲时报
韩对华出口降幅创近40年之最
据韩联社7月1日报道,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7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为1248亿美元,较前一年(1558亿美元)减少19.9%,降幅创近40年来之最。对华贸易收支出现181亿美元逆差,这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
这主要是由于韩中贸易结构和韩企供应链结构发生变化。随着中国从中间产品进口大国转变为中间产品出口大国,从2016年起,中国在原材料、中间产品、消费品领域的自韩进口呈减少趋势。与此同时,韩国中间产品自华进口比重从2016年的27.3%升至2023年的31.3%。其中,前体、氢氧化锂、阴极材料自华进口额从2016年的1亿至2亿美元升至2023年的25亿至49亿美元。同期,韩国对华出口的中间产品在中间产品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快速减少。
▼小世有感:韩国出口较多依赖中国市场,其对华出口大幅下降并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也反映了中韩贸易结构变化。面对海外市场的产业变化,韩国推进主力出口产品多元化并积极开拓更多新市场。
资讯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需求低迷,美欧制造业持续萎缩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5月的48.7下滑至48.5,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据路透社报道,在过去20个月中,美国制造业有19个月出现收缩。报道分析称,美国制造业正受到高利率和商品需求疲软的压力。
与此同时,标普全球7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欧元区制造业状况也在恶化。该机构编制的HCOB欧元区制造业6月PMI终值从5月的47.3降至45.8,远低于50荣枯线及51.6的长期平均值。除意大利之外,所有欧元区国家的6月PMI指数均出现下滑。制造业数据不佳,主要原因是生产、订单和就业减少。其中,欧元区新订单指数从5月的47.3降至44.4,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小世有感:市场需求疲软,美欧6月制造业活动继续萎缩,反映了经济复苏的乏力和全球需求的疲软,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进程。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修至负2.9%
日本内阁府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经济年化增长率从此前的下跌1.8%被修正至下跌2.9%。经济萎缩幅度超过此前报告数据,令日本脆弱的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数据显示,经通胀调整后的日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一季度下降0.7%,幅度大于上个月公布的下降0.5%。这意味着近三个季度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短暂回暖后再次出现收缩。
日本共同社文章称,由于通胀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测试丑闻导致汽车运输暂停,消费者支出下滑,日本经济仍然脆弱。
在GDP向下修正的消息发布后,日元汇率走低。据路透社报道,今年以来日元已累计下跌12%以上,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利差较大。
▼小世有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经济衰退速度超出预期。通胀高企、消费萎靡、制造业丑闻等,日本经济依然保守困扰。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越南经济二季度增速有望创新高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1日报道,越南统计总局6月29日宣布,预计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3%,增长率大大高于一季度(5.87%)。越南政府正在积极宣传,今年全年有望实现增长6.0%至6.5%的目标。
越南经济二季度增速有望创下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预计将达到6.42%。越南统计总局表示,制造业和建筑业表现强劲,“许多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
越南经济一季度的增长率也从最初公布的5.66%修正为5.87%。
越南经济的驱动力是智能手机和服装的出口,预计二季度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2.5%,达到972亿美元;与一季度相比也增长4.6%。
▼小世有感:越南承接大量制造产能,工业产品出口表现强劲。越南的工业制造也带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网
德国6月通胀率预计降至2.2%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德国6月通货膨胀率预计同比上涨2.2%,较5月通胀率2.4%再度下降。数据显示,德国5月通胀率在今年首次上升,此前3月和4月2.2%的通胀率为德国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6月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1%,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9%。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德国6月的核心通胀率初值为2.9%。
报道称,欧洲央行的目标是使欧元区通胀率降到2%。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预测,德国通胀率可能会继续缓慢下降,在8月会实现2021年3月以来首次低于2%的水平。数据显示,6月工业和消费相关领域计划涨价的企业数量比上月略有减少。
▼小世有感:德国6月通胀率的下降预示欧元区经济环境改善,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中国企业对德投资或能迎来更多利好。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更见稳固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通胀水平趋降,居民消费好转,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承压,总需求保持稳定。展望三季度至年底,随着全球金融条件放松,复苏态势将更加稳固。预计今年三季度全球实际GDP同比增速为2.7%,与二季度持平。
综合来看,全球居民消费增速可能回落。在全球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的关键时点,私人企业可能延后投融资计划。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偏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加大支出力度。
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影响,三季度全球粮食供应或将趋紧,供需失衡将推高粮食价格。制造业产出、新订单和就业指数小幅回落,制造业复苏动力减弱。全球金融环境和流动性条件趋于改善,有利于刺激金融交易和创新活动,服务业产出将稳步增长。
▼小世有感:货币政策转向节奏略缓,全球粮食供应或显紧张。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或仍将保持韧性,整体需求保持稳定,总供给也正在逐步恢复。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