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美制造业回流受挫,近四成项目推迟
化工巨头工厂爆炸,维生素类产品价格飙升
美国娱乐休闲消费亮黄灯,经济萧条或将加剧
沙特阿拉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中企助印尼构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
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9%,创三年来最小增幅
南非第二季度失业率达33.5%
英国央行官员:工资上涨压力或持续数年
7月日本全国企业破产数量创新高
经济学家预计2024年德国经济几乎不会增长
美制造业回流受挫,近四成项目推迟
“拜登的制造业复兴计划因投资者按下暂停键而推迟。”在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和《芯片与科学法》两周年之际,英国《金融时报》通过调查采访得出上述结论。
报道称,两部标志性制造业法案在实施首年进展不顺,已宣布的造价过亿美元的项目中,近四成进度滞后或暂停。《通胀削减法》和《芯片与科学法》提供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贷款和补贴,以促进美国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上述法案相关的过亿美元大项目共114个,总投资2279亿美元,但其中总计投资约840亿美元的项目进度滞后两个月至数年,甚至无限期停摆。相关企业表示,市场状况恶化、需求放缓,以及选举年政策缺乏确定性,导致它们改变计划。
小世有感:多方因素导致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计划困难重重、一再延期。制造业的繁荣难以通过政策一蹴而就,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还有待时日。
资讯来源:环球时报
化工巨头工厂爆炸,维生素类产品价格飙升
7月29日,化工巨头巴斯夫,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的一个化工厂发生爆炸并起火。巴斯夫日前通报称,该工厂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受到影响。
巴斯夫通报称,事故工厂主要生产用于维生素A、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生产的前体,以及部分香原料产品。事故发生后,相关生产设施已关闭,上述产品的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
数据显示,巴斯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产能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26.7%和13.8%,每年产能分别达1.44万吨和2万吨。2022年,巴斯夫营养与健康部门实现销售额约46亿欧元,其中大部分由维生素产品所贡献。此次爆炸事故使得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供应大幅下降,不仅让全球维生素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还波及下游产业链中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小世有感:巴斯夫工厂爆炸引发全球维生素供应链紧张,维生素市场供给出现缺口,加剧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压力,企业需及时调整应对方案。
资讯来源:贸促会浙江委员会
美国娱乐休闲消费亮黄灯,经济萧条或将加剧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1日报道,美国娱乐休闲相关企业第二季度业绩出现下滑迹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70%的个人消费中,近70%与休闲娱乐等服务相关。其中,与休闲娱乐相关的消费被称为“自由裁量性支出”,能敏感地反映经济动向。
大型在线旅游公司亿客行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负责实际旅游产品销售业务的部门销售额增长幅度仅为0.7%,相比第一季度3%的增幅可谓下滑明显。
迪士尼7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主题公园产品销售部门的营业利润减少了3%,美国园区业务下降6%。
大型民宿中介网站爱彼迎对第三季度的预期也低于市场预期,股价大幅下跌。在大型餐饮企业中,麦当劳和星巴克等的第二季度利润也出现下降。
小世有感:美国娱乐产业相关企业业绩下滑,表明美国消费者在休闲活动方面的支出缩减。该变化映射出当下美国消费需求的疲软态势,美国经济也或将招致进一步恶化。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网
沙特阿拉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自“2030愿景”提出以来,沙特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大力发展非石油经济,以减少对石油收入的依赖。沙特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沙特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达到131亿沙特里亚尔(1美元约合3.75沙特里亚尔),较上一季度增长16%。
沙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促进措施,包括制定国家投资战略,颁布新法律及设立特别经济区,大力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引资力度,取得显著成效沙特还积极改革政策和监管框架,不断简化外国企业在沙特设立业务的程序和许可流程,放宽对外国投资者的一些所有权限制,如引入包括新《公司法》在内的法律,赋予投资者更多自主运营决策的空间,提高企业管理的灵活度,并加强了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
小世有感:沙特新投资法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支持其经济多元化转型,同时也将提升更多企业在当地的投资便利性。中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沙特经济多元化进程,更加顺畅地拓展其业务范畴。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中企助印尼构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
8月7日,中国企业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正式投产,填补了印尼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该工厂一期年产能为8万吨,可用于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二期工程将在2025年完成,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6万吨。印尼总统佐科表示,这一项目加速了印尼构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进程。印尼拥有丰富的镍资源,镍下游化不仅产生了高达10倍的经济效益,使印尼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之一,也使印尼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投资尤其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潜力国家。中资企业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显著提升了印尼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在印尼电动汽车制造方面,上海五菱7年前就开始在印尼投资建厂。近年来,更多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相继进军印尼市场,如奇瑞、哪吒、比亚迪等,为印尼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数据显示,印尼2022年的电动汽车销量为1万辆,2023年达到1.7万辆,2024年前5个月达到1.3万辆。印尼计划到2030年使电动汽车的拥有量达到60万辆。印尼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到2024年底,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达到7万辆,纯电动汽车将达到3万辆。
小世有感:中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了印尼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推动印尼从资源输出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的转型,也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了更多机会。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9%,创三年来最小增幅
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4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9%,是自2021年3月以来最小同比增幅。
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9%,增幅较6月收窄0.1个百分点;7月CPI环比上涨0.2%,6月CPI环比下降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较6月环比增幅扩大0.1个百分点;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2%,是自2021年4月以来最小增幅。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2.2%;能源价格指数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长1.1%,其中油价指数与上月持平,同比下降2.2%;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1%;新车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1%;二手车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10.9%。
美联储7月3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这是美联储2023年9月以来连续第八次维持这一利率区间不变。
小世有感:通胀的进一步“降温”维稳了美国经济。预计将在本年度内启动降息政策,或将向全球金融市场传递宽松信号,也可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产生积极效应。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非第二季度失业率达33.5%
当地时间13日,南非官方统计机构公布的季度劳动力调查报告显示,该国2024年第二季度失业率为33.5%,较今年第一季度的32.9%上升0.6个百分点。
这是自今年5月南非大选以来首次公布季度失业率。目前的失业率仍低于2021年最后三个月创下的35.3%历史最高数值,但已达到自政府于2022年第二季度取消新冠疫情相关规定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报告统计南非15岁至64岁劳动力的就业情况。2024年南非第二季度就业人数环比减少9.2万至1670万;失业人数环比增加15.8万至840万。
南非统计机构跟踪的10个行业中有5个在第二季度就业人数减少,其中贸易和农业领域失业人数最多。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就业人数减少最显著的是西开普省、姆普马兰加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
小世有感:南非失业率高企,经济复苏的道路仍显崎岖,亟需有效的政策干预推动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英国央行官员:工资上涨压力或持续数年
据报道,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12日警告称,商品和服务价格预计将再次上涨,同时工资上涨压力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消散。
英国央行日前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但此次降息并不一定意味着英国央行持续宽松政策的开始。工资的快速上涨、服务业通胀持续维持高位,使英国央行部分成员对降息保持警惕。
该委员警告称,在英国央行的总体通胀指标出现短期下降后,不应认为抗击通胀的战斗已经结束。尽管6月份主要指标仍维持在央行2%的目标水平,但仍有通胀的上行风险。她表示,商品和服务价格可能会再度上涨,工资上涨压力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消散。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和6月,英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均维持在2%。但英国7月通胀率预计将再次回升至2.3%以上。英国央行甚至预测,随着能源价格下跌的影响消退,今年晚些时候通胀率将达到2.75%左右。
小世有感:在英国央行宣布降息之后,英国CPI以及工资水平再度上涨。多项通胀指标的反弹,预示着英国仍需持续对抗通胀压力,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宽松政策难以实现。
资讯来源:经济参政报
7月日本全国企业破产数量创新高
东京商工调查发布调查显示:7月日本全国企业破产数为95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5.7%。2024年1-7月累计破产企业数量达到5807,同比高出23.4%。预计2024年全年日本企业破产数量将达到10500件左右。
按照行业类别来看,7月日本服务业企业破产数量最多,为240家,其次是建筑业191家、零售业182家。
从破产的企业规模来看,90%以上的破产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人。价格转嫁能力弱,无法提高员工工资的小企业正在被逐步淘汰。此外,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向企业提供的无息、无担保的优惠贷款也即将到期,叠加央行7月进一步加息的决定更是令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
7月由于物价高涨导致的破产增加至69家,其中运输业和制造业较多。日元贬值使依赖进口的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迫了企业收益。虽然眼下日元呈升值趋势,但要达到抑制进口产品价格的效果则需要时间,严峻状况或将持续。
小世有感:由于物价攀升、人力居高不下以及优惠贷款政策终止等因素,日本众多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企业破产潮将削弱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打击市场信心。
资讯来源:环球时报
经济学家预计2024年德国经济几乎不会增长
彭博社12日报道,经济学家表示,由于第二季度经济意外萎缩,德国今年几乎不可能实现任何增长。彭博社对经济学家月度调查的预测中值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1%,低于之前预测的0.2%。经济学家们还将2025年的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1%。
这一预测作出之前,经济数据就已显示德国的工业问题继续阻碍经济增长,导致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第二季度出现萎缩。德国6月份出口也未恢复、未增长,凸显了该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而制造业曾是德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德国央行在最新月度报告中依旧警告称,“需求疲软的局面尚未完全摆脱”,且“德国工业活动可能还要缓慢改善”。
小世有感:作为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面临制造业萎靡不振,出口持续下滑的困境。工业活动难以复苏的现状使德国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增长预期不断降低。
资讯来源:海外网